2021·SEPTEMBER
金秋九月 桃李花开
HAPPY TEACHER'S DAY
感恩·教师节
赓续百年初心 担当育人使命
“幸福老师”的幸福教育
——南阳市二十一中最美教师
黄琰的教育故事
黄琰老师现任我校英语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自199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高中英语的教学岗位,曾荣获宛城区优秀班主任、宛城区优秀老师、市优秀班主任、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骨干教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拔尖人才等称号。从教25年来, 他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躬身润德,潜心教学,初心不改。做一个幸福的老师是他的理想:教幸福的学生,处幸福的同事,引领更多的人共同幸福。
让学生幸福
从教以来,黄琰一直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黄琰认为,只有自己够红够专,化作春泥时护的花朵、育的桃李才会更红更大。
2005年春期,黄琰的班里有一名学生特别顽皮,经常打架、偷偷上网,家长和教过他的老师束手无策。在一次违反纪律后,黄琰没跟他讲大道理,而是带他到操场打篮球。看着老师在篮球场中线后面远投命中,学生羡慕得不得了,他也想投进一个,但屡投不中。黄琰就从运球技巧、投篮角度和力度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经过多天练习,学生终于也投进一个,学生在练球的过程中也渐渐打开了话匣子,黄琰适时做起了思想工作。经过两年的刻苦学习,学生考上一所本科院校,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刻,赶忙打电话向黄琰报喜,幸福极了。
后来,在教学的同时,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学生上团课、党史课成了黄琰的习惯。时间长了,他和一些学生成了好朋友,有时在校园里,会突然有个学生跑到他跟前,说:“老师,我是你的粉丝,真粉丝!”
看到学生脸上荡漾的笑容,黄琰发自内心感到欣慰,他认为,让学生幸福,才是老师最大的幸福。
让同事幸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多年来,黄琰一边钻研大纲和教材,一边坚持订阅《中小学外语教学》等报纸杂志,已经坚持20多年,坚持每期必读,读后保存下来,装订成册,汲取里面的营养,为教好课、写论文、做课题等奠定基础。黄琰还把这些积累的经验和科研成果分享给同事,不少同事说,跟他相处十分幸福。
黄琰是英语备课组长,周考试题、外地资料的改编题、高考真题的二次开发、上课的课件等,他都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大家在一起学习、工作,进步都很快。相处时间长了,学校的老师们,尤其是年轻老师,都把他当成知心大哥,教学之外有啥难事,都愿意和他商量,请他出谋划策。
来自同事的信任,让他幸福。他深信,他能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更多的老师。
让更多人幸福
把自己的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是黄琰一直努力的方向。
2017年“六一”前,得知市内某书店准备搬迁,大量的书柜要无偿捐赠,黄琰当即联系,捐赠给他曾做过讲座的宛城区汉冢乡竹园小学。经协调,书店送给该小学大量的书柜和阅览柜,为学校装备了一个图书室、一个阅览室。黄琰的一个文友得知后,又为该小学捐赠了价值1万多元的图书,并为学生们作了读书与做人的专题报告。看到这些孩子们幸福的笑容,数天奔波、联络、搬运的劳累一扫而空,那一刻,黄琰觉得幸福极了。
2018年至今,黄琰义务为卧龙区、宛城区、社旗县、唐河县等地的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为这些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贡献力量。每次培训期间,都有很多老师主动加他微信,交流教学和科研问题,这个过程,黄琰也觉得既让自己幸福,也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黄琰认为,让更多的人幸福,才是他最大的幸福,才是身为师者的最大幸福。
黄琰说:“当我走进校园的那一刻时,愉快地和学生相处、和同事相处、和更多的人相处,我什么都不羡慕了。”
薪火相传 不忘初心
——南阳市二十一中教育世家
闫清敏的教育故事
闫清敏,女,54岁,大学本科毕业,现任南阳市二十一中英语教师。从1987年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起,到现在已经34年了。这期间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她从一颗初出茅庐的青果成长为一名潜心研究教学、有着自己独特教育教学经验和先进教育理念的英语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过去34年从教生涯中,她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她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团结同志,为人师表,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做到个人利益绝对服从集体利益。她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心目中,享有较好的评价和较高的声誉。
教书育人 积极进取
作为一名人民的教师,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始终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第一要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学习学科领域中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踏实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她的课生动活泼,充满激情,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深受学生喜爱。为了上好每节课,她总是提前精心备课,编写教案,作业批改认真、及时。在课堂上,她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她注重寓教于乐,注重学法指导,凭着扎实过硬的基本功,多年来她所教的英语学科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但她从不张扬自己,更不满足现状,课后经常与同事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她多次上校级公开课,并请求听课的老师针对她的课找缺点,提建议,每次同志们评课时,她都专心聆听,认真记录。因为她深信,只有虚怀若谷,教到老,学到老,才会永远站在教育领域的最前。
爱生如子 严爱兼济
她是严师,更是慈母,她关爱每一个学生 ,可她对学生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不偏爱一位好学生,更不放弃一位学困生。她每天都能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们补课,学校学生多,学困生更多,学生基础差。但经过她的不懈努力,学困生王龙、吴可心等都有了明显进步,她常说:“要对得起孩子和家长,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她总是用一颗朴实的爱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本着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这片沃土上。
闫清敏老师用母爱诠释着自己的事业。从教34年来,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因为她细心的关爱和耐心的呵护,让无数孩子感受到了妈妈般的温暖。胡帅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说起当年的这个班级巨无霸,闫老师仍然记忆犹新:他是一个叛逆男孩,有点娇生惯养。他上课不专心听讲,动不动就喜欢和同学发生矛盾,有时甚至大打出手,所有任课老师都认为他是班级问题学生。面对这样的孩子你会摇头叹息吗?你会束手无策吗?然而,闫老师却总是关切地拉着他的手,嘘寒问暖。我不知道闫老师是怎样细心地引导让他豁然开朗,我也不知道闫老师是用怎样的耐心面对他每一次的挑衅。我只知道,从以前每天被叫进办公室一次到后来的一周一次、一月一次,每次进去时都是垂头丧气,而出来时却神采奕奕。就这样,胡帅来办公室的次数越来越少,而各科测试卷上的分数却越来越高。操场上、教室里再也看不到他耀武扬威欺负弱小的身影,课堂上又多了一双纯净明亮的眼睛。那是闫老师用真诚的慈母爱改变了他! 胡帅在日记中这样写着:“我妈自从生下我就离开了我,是爷爷和奶奶把我带大的。上高中以后,我又有了一位妈妈,她就是闫老师。每次我犯错,闫老师都会用她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微笑让我自省,我愿意为了她改变我身上的所有缺点,因为我不想让我的老师妈妈失望”。
是的,朝夕相处中,很多学生都视她为慈母和恩师。常栓同学不会忘记,高二那年,他父母感情不和,母亲抑郁离家出走,他身为家中长子,内心压力山大,但又感觉无能为力,学习成绩因一落千丈。贴心地闫老师及时跟常栓爸爸沟通了解后,把长栓同学约到学校操场上,一边散步,一边聊天,常栓同学终于把这些天的无助和盘托出。闫老师耐心开导他,要他冷静下来积寻找对策,并鼓励他学会承担责任。常栓同学听从闫老师的建议和指导,先和外婆、姨妈取得联系,得知母亲在镇平大姨家之后,他请假单独去大姨家见到了母亲。他诉说了对母亲的思念与牵挂,安抚好母亲的情绪之后回到了学校。之后又在闫老师的引导下推心置腹地和父亲沟通,劝说父亲放下所谓的架子和面子,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接母亲回家团圆,一家人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今的常栓同学在西班牙做餐饮事业,生意风生水起。每次跟闫老师联系,常栓同学总是念念不忘老师的恩情:“由于家庭的缘故,老师您对我疼爱有加。痛苦挣中,是您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感谢您的殷殷教导,让我明白肩上的责任,感谢您帮我找回家的温暖。我永远爱您,闫老师!”。今年暑假,常栓同学再次郑重地向闫老师发出邀请:“放暑假了!您来西班牙过假期吧?费用我全包了!”虽然疫情当下,西班牙之行恐难实施。但师爱终于成全学子,每当这样的时刻,闫老师的心里总是溢满了幸福。
作为一名班主任,她始终把学生德育工作摆在首位。特别是刚进学校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她根据每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从学生一进校门她就开始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强身健体的习惯,做到严中有爱、严中有章、严中有信、严中有度。她相信“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她都严格自律,做好学生的表率。课外,她经常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同时对学困生都进行细心的引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生活中,她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她还利用双休日、傍晚、假日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和他们共同教育好孩子。她所担任的班级有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经常获得“流动红旗”,多次荣获“先进班集体”等光荣称号。
不断更新 完善自我
作为一名教师,她深知欲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更应该是源源不断的泉水,尤其是在当今知识更新非常迅速的年代。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级的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参加每年的教材教法培训,不断追踪教育科研信息,了解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动态,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她积极参加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班的学习,收获很大。平时挤出时间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研究《走进新课程》、 《实施新课程精要读本 》、《班主任工作漫谈》等专业继续教育书籍,从中汲取养料,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
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坚持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坚持虚心务实,爱岗敬业。对待自己的教学工作,她饱含热情,倾力奉献;对待学生,她坦诚相见,悉心关怀,针对不同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工作;面对新课程,她加强研究学习和团队合作,已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适应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她始终坚持防患于未然的策略,主动开展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事半功倍。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她积极加入学校宣传工作小组,对每一个关键节点进行了及时的宣传报道。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公益性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身体力行地服务社会是闫清敏老师一直以来的志向和目标。她曾资助段华珂等家庭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多年来,她参与水滴筹互助平台为绝望的病患献出一份份爱心;她积极踊跃参与各种捐款活动,在快乐奉献的同时也收获了无尽的感动与快乐。闫清敏同志在示范区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和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中心工作过程中更注重言传身教,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炎炎烈日,她总是悉心安排各种志愿服务工作,总是热情接待,从不疏忽怠慢,为示范区未成年人的长远发展尽心尽力。她认真对待所参与的每一份工作,在学生、同事心目中树立了自己的良好形象,并获得了来自领导、同事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立足岗位,不忘初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来,她取得了不少成绩:1995年3月,被评为宛城区“教坛女杰”,1998年9月,被评为宛城区“优秀教师”,2000年1月,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优秀辅导教师奖,2002年12月,被评为宛城区“文明教师”,2004年8月,论文《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获市级一等奖,2008年12月,被评为宛城区“优秀教师”,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2015年被评为南阳市学科带头人,2019年6月,被评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优秀党员”,2019年8月,被评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教育系统“优秀通讯员”,2021年8月,她的家庭,被认定为"南阳市首批教育世家"。
面对荣誉,她总是谦虚的说:“我所做的一切是一名教师的职责所在。我始终如一,热爱教育教学工作,强大动力之一源于家中几代人的影响。"她动情地说道:“历经百年,我们家族4代有13人先后加入光荣的人民教师队伍,得益于祖父和父母的言传身教让我们耳濡目染,心生喜欢。因为喜欢,我们有机会成为了他们,从此一代代薪火相传。”
37年前,第一个教师节,高中毕业的她带着父亲单位发放的教师节礼物走在即将成长为人民教师的路上。31年前,她和同事祝玉海组成新生代教师家庭,多年来他们相互支持,共同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他们常年以校为家,尽心尽力,无愿无悔。如今,他们的女儿祝琳也已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中学英语老师,班主任,一心扑在工作上,教育教学成绩可圈可点,获得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对此,他们深感骄傲与自豪。
家族是土,家庭是根。但是他们深知,岗位工作才是他们的成长舞台与最大底气。只有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岗位工作,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才能获得人生中的最高成就。
他们四代人执着于党的教育事业,都曾经有过可喜可贺的成绩,但他们不骄傲不自满。他们不忘初心,努力坚守,立足本职工作,赓续续着对教育事业永恒的热情。如今,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的各位家人秉承家风,对他们的每一工作任务都认真责,精益求精。因为他们都深知,不仅是长辈对他们的期望,也是他们的责任使然。
时值第37个教师节,闫老师感慨万千:“我们一定会把各级领导的关爱与家长的信任化成百倍的工作热情和动力,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更多、更大的贡献,也为我们这个教育世家增添更大的光彩!”
我是教师
我是教师
与学生是互相依赖的生命
我是教师
这是一份职业
更是一个志业
我是教师
这是一份职责
更是一种使命
我是教师
以现在求证未来
让生命幸福完整
策划:校委会
编辑:张增玲
审核:李连珍
版权所有:南阳市第二十一中学校 豫ICP备18025840号-1
地址:南阳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姜营办事处盆窑街 电话:0377-63622688